音乐和我(四)

对华语流行的失望是一回事,对母语的依恋是另一回事。

在我刚开始听歌的一余载,我碰到东亚当代歌星相关的内容,一律退避三舍。但其间我也有幸遇到了许多令我感触良深的歌曲,我往往不比它们年长多少,还有许多歌曲来自千禧之前。

听华语歌,有别样的安心感,就像是找到了家,找到了文化的根。

选一些聊一聊吧。

家国

什么是爱国歌曲?是主旋律歌曲吗?我想,空洞的歌颂之中是没有爱的,正如阿谀奉承之徒心中没有忠诚。

记得当时听到《一块红布》的时候,呆呆地蜷坐在椅子上,循环着听了四十多遍直至夕照刺入窗棂。

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
因为我的身体现在已经干枯
我要永远这样陪伴着你
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

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啊……

爱不是被一块红布蒙住双眼,爱是撕开红布后的不离不弃。

1990年,滚石唱片的张培仁第二次来到北京,看到崔健蒙着双眼,吹着小号,唱起《一块红布》的时候,这个1.95米的汉子抱着柱子痛哭流涕:“当看到老崔蒙着眼唱《一块红布》的时候,我抱着柱子痛苦,你原本以为这个民族会在软绵绵的、年轻人没有自主性的氛围里堕落下去,但是这帮人在北京一无所有的环境里创造了中国摇滚。”

这是赤子的情歌。

《乡愁四韵》由余光中作词,罗大佑作曲。曲中是烧痛的乡愁,对故土对故人的眷恋。

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
那酒一样的长江水
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
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

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
那血一样的海棠红
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
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

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
那信一样的雪花白
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
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

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
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
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
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

时代与自己

《孤独的人是可耻的》表达了时代的迷惘:是否应该保持孤独?什么才是可耻的?这些问题可以从当时,一直问到现在:在随波逐流或坚守本心之间做出选择,你将获得什么,你又将付出什么代价?

人们对这首歌的评价似乎充满了争议,我只是想说,硬扒字面意义的人,只适合听口水歌。歌曲更多地是提供了一种气氛,让听众在迷惘中思考,选择与选择的代价。

何勇的《钟鼓楼》以简单平实的文字,就描绘出了一幅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图景。但后半段,他话锋一转,不无尖锐地问:“是誰出的題這麼的難 到處全都是正確答案”。

你已经看着这么长的时间,你怎么还不发言?看似到处是正确的选择,但无论如何选择,至少歌曲前半段的平静生活或多或少将不复存在了。旧的庭院被推倒,旧的生活方式被取代,人们拥抱新鲜事物,适应新的生活轨迹。人们会忘记什么,会抛弃什么,会失去什么?

罗大佑先生的《鹿港小镇》同样振聋发聩:“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”。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……

不知哪里听到过这样的话:诗人是社会敏感的良心。那么这样的歌便是时代的良心,中华文化的良心。

自己与他人

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—— 许冠杰《浪子心声》

一朝悲歌成金曲 愁容骑士更多余 —— 万能青年旅店《乌云典当记》

你说这城市很脏 我觉得你挺有思想 —— 张楚《爱情》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