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和我(二)

摇滚乐对于一个正值青春期的懵懂少年来说无疑是震撼的。那是一种冲击,令人眩晕的冲击,像陨石坠落。这些音乐与我的世界几乎毫无关联,但偏偏与我生活无关的音符,指引我张开眼,看到更多。

我要撕裂我自己,生活不仅是教科书与本能。我要认识我的存在,我要认识这个世界。我要睁开眼,我要寻找因,而非迷失于果。不先认识自己,一切皆为虚妄。

我正痛苦,我正醒来。音乐恰好点燃了自我意识的野蛮生长的引线。音符的洪流,冲击着我这根淤塞了十余年的导管。除了对与错,除了好与坏,除了黑与白,除了快乐与悲伤,还有太多选项,世界是多元的。当时我想到的能做的第一件事是:凡事尽量自己作判断,而非直接接受外界的观点。

我更习惯先怀疑,而非接受,若非使我信服,则先搁置。我更习惯于保留意见,如果我并不确信自己的观点有价值。当时我问自己最多的问题是:为什么如此?

我要从黑白之间找到更多的颜色,我对这个世界要有自己判断。每次质疑,每次思考,其实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价值判断。如此积少成多,这便是价值观的养成。

宇宙观决定世界观,世界观决定人生观,人生观决定艺术观、政治观、爱情观……但是中国的政客是从政治观出发,决定人生、世界、宇宙观,然后拿来为他们的政治服务。
—— 木心 《文学回忆录》

木心反复提的宇宙观>世界观>人生观的关系,如此见解,自然是令人拍手称快的。但当时的我什么都没有,积累形成自己的价值观,便已是一步步的自我救赎了。哪有一上来说我有了宇宙观的,不是这样的。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,没有基础的认知,难以形成坚实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。同样地,没有坚实的宇宙观世界观,人生观不过是无根之萍,终有崩溃的一刻。宇宙观到世界观到人生观乃至下游的种种,这个关系链条不是单向的,而是双向反馈的体系。

宇宙观,我想是对宇宙运行形态的认知,是一种规则,是道家的“道”。世界乃“道”的体现,是宇宙规则运行的实例,所以宇宙观决定世界观。

老子开篇就讲“無名天地之始;有名萬物之母”,愚以为无名与有名的关系,可以比作宇宙与世界的关系。“故常無欲,以觀其妙”,观宇宙,是无欲的、“以万物为刍狗”的宇宙;“常有欲,以觀其徼”,观人世,用欲求的目光,遍历其沉浮。道德经十一章也有一精妙的阐述,讲的是“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”,其中“無”与“有”的关系正是宇宙观与世界观的关系。

人生于天地之间,是这个世界上的存在。从世界观到人生观,落实到个人身上,便是如何安身立命的课题。人一旦思考自己的存在,其实能从人生观到世界观再到宇宙观,触动整根链条。

宇宙观>世界观>人生观,这个关系链条的稳固性,决定了内心的健壮度。

宇宙观>世界观>人生观,由大入微,见微知著,人是渺小的,人是辽阔的。

“但是中国的政客是从政治观出发,决定人生、世界、宇宙观,然后拿来为他们的政治服务。” 这太糟了,人生是途径,不是目的。你纵然可以带着目的活着,但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

我要做“鲁棒性”强的人。我要做一个能坦然面对”夜深人静时”的人。

我要成为我自己。